Search

蘇家立〈不協和的奏鳴曲〉​
  ​
走過漫長的換日線​
衣袖沾滿微微發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蘇家立〈不協和的奏鳴曲〉​
  ​
走過漫長的換日線​
衣袖沾滿微微發光的星塵​
在融了一個銀冬之後​
我的旅程收歛於海拂來的薰香​
以鹽粒和淚珠替日記鑲上小圓窗​
用薩克斯風的時差敞開​
妳和兩三朵八分音符的距離​

我曾著迷於快板的憂傷​
毫不猶豫拿起陽光冷鍛的刀​
鑿穿鏡子中眼眶嵌著磁石的人​
他欠缺理想的心律​
胸膛插滿尖銳的碎琉璃​
輕輕地幫他畫上笨拙的休止符​
在妳反覆另一個樂譜的主旋韻前​

驟雨像小提琴而妳總撐著傘​
我渾身濕透的理由不只是聽見​
妳與傘面同樣低溫的雪容​
滴答滴答 不能是呼喚黎明的鈴聲​
倒映著灰空的水漬無疑是定音鼓的表層​
每一個經歷的腳步聲都相當秋季​

(時間總會施法眩惑比熱低的物質​
隔著島嶼我看見椰樹上有幾顆​
類似妳心臟的綠色果實​
像妳預定好的婚禮日期般堅硬無比​
而不適當的泳姿和過時的換氣並不能撬開它們)​

我在懸崖上的獨白​
只有近似於藍的浪花拍手​
換日線從掌心切出兩個劇本​
一個被影子佔據沒有任何台詞​
另一個我不敢在沒有流星時翻開​
遠方的燈塔有妳看著海的模樣​
就像妳煽動一條海豚呆滯地擱淺​

我直覺我的旅程必須有豎琴陪葬​
每一條絃唱著沒有出口的童話​
令白雲停泊的山巔崩解​
讓河流沖刷的平原荒蕪​
啊。缺乏色彩的薄影將我與十六分音符重疊​
不會再有任何過慢的聲音​

沒有彎下腰剜出我眼眶裡的石頭​
最後妳還是悄悄地經過​
以一株罌粟綻開黃昏的慢板從未停留​

〆〆〆〆〆〆〆〆​

#蘇家立 創作​
#借來的光 朗讀,Instagram:the_borrowed_light​
#Matthew 手寫,粉專 冰箱的把手在包包裡,Instagram:write​
#林思彤 賞讀,粉專 林思彤的臨詩瞳

※收錄於《#向一根半透明的電線桿祈雪:#蘇家立詩集》(2013年9月,#要有光 出版)​

※小編 思彤 賞讀:​

承蒙不嫌棄,我為《向一根半透明的電線桿祈雪》作序一篇,在序中我以「一捧雪色的火焰」形容其人其詩。像雪那樣清白,像火那樣熱情。雪與火,冷與熱。常常使得他的詩產生一種特別的美感。既強調生命本身,卻也厭棄生命本身。全部,只為了心中的信仰而活著,他的詩,反映了這部分的人格特質。家立是堅定的,對於他信仰的詩和愛,不惜生命去守護捍衛,就算冷酷,就算死,都甘願。具備雪的清白和冷酷,火的熱情和毀滅。這樣的矛盾,在他的詩裡,並行不悖。例如此首詩,即產生一種決絕的美感,像雪熔化在火焰之中,而火焰被染成無瑕的雪色。那樣的互為表裡,那樣爆裂,卻又無悔的捨身。​

從首段,便能看出詩人所描繪的情景,經過等待,經過冬日,這漫長的旅程好似有了結尾──「妳」,距離心儀的女子,只差一步距離,猶如樂譜上相鄰的音符,即將觸及彼此。第二段詩人寫出曾經的樣貌,但由於「妳」的出現,有了不同的樣貌,看似毀棄,實則重建,而「妳」就是畫上休止符,隔離「舊我」的人。第三段卻有了轉折,從驟雨、低溫、灰空和秋季,不免令讀者好奇,看似象徵新生的情感,應是明媚的春季,怎會是肅殺的秋季?更何況「妳」低溫的白淨如雪的容顏,可視作「妳」的冰清玉潔,亦可視作將情愛凍結的隱喻。​

第四段以()隔開,像喃喃自語,也是回答第三段的轉折。從「婚禮日期」般的堅硬無比,是否隱喻了心的冷硬。看似沒有答案,卻為第五段作了極佳的鋪墊:又回到了「換日線」,回到原點,回到沒有「妳」之前的,各自的世界。而「我」只能遠遠望著「妳」看海的模樣,而海分隔兩人之間。詩人以抒情的筆法,寫出靜默的悲傷。第六段,詩人也諭示了原來愛「妳」的這趟旅程,不是完整自我,而是埋葬情愛,崩解和荒蕪都是「我」內心的景象,而沒有「妳」,我的世界缺乏色彩,「妳」終究只是單薄的影子,不是軟玉溫香的美人在抱。末段,詩人只用三行,卻精準地描寫出「從此是路人」之感嘆,但「妳」雖然路過我的世界,卻如同罌粟,如同「我」戒不掉的毒癮。​
  ​
※小編 #李蕪 按:​

這首詩的手寫、朗讀,委託早已逾年,只是我們想分享的作品,總是「堆滿倉庫」(粉專後臺),直到現在才分享,在此向手寫、朗讀者致意;也希望大家會喜歡家立的詩作,思彤的賞讀,及借來的光、Matthew的讀寫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致力於以多種樣態推廣文學創作的美好。 洽談合作請寄信至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